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5-9-17 21:17:28讯:
AI大爆发的背后,谁在默默“扛住压力”?答案藏在数据中心里。
9月16日,美银在香港亚太会议期间对话世纪互联、万国数据等行业头部公司,随后抛出了一份重磅研报:AI正推着中国数据中心走进“长期刚需时代”,但短期芯片供应的不确定性,可能成为制约市场的重要因素。

核心结论:AI是“发动机”,芯片是“短期考题”
数据中心堪称AI时代的“数字基础设施”——大模型训练、智能驾驶、工业互联网等场景,都需要高功率密度的服务器和海量算力支撑,而这一切都得靠数据中心落地。
美银通过与前数码港亚太区CEO达里尔杜纳尔等专家的交流发现,超大规模科技公司(如互联网巨头、云服务商)对AI的持续砸钱,已让数据中心的长期需求板上钉钉。仅单机柜功率密度就从传统服务器的4-6千瓦,飙升至AI服务器的20千瓦以上,电力需求直接翻几番。
但短期来看,市场藏着一个“隐忧”:先进AI芯片(如英伟达H20)的供应中断,可能拖慢新订单落地节奏。不过好消息是,国内芯片厂商已经“接棒”——华为、寒武纪、摩尔线程、壁仞科技等玩家的技术快速突破,国产化芯片的部署正加速推进,替代能力持续增强。

赢者密码:想抢订单?先过“快交付+绿电力”两关
在 AI服务器上架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数据中心行业的竞争逻辑早已变了。美银梳理出两个“决胜关键”:1.快速交付产能=抢单“通行证”
世纪互联管理层透露,近期已有不少客户释放新需求,但在供应链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谁能快速响应需求、按约定时间交付产能,谁就能拿下订单。毕竟对AI企业来说,算力落地早一天,就能多一分竞争优势。2.绿电力成“核心护城河”
电力供应正在成为全球数据中心扩张的“瓶颈”——东南亚等市场已因电力不足限制产能,但中国的优势十分明显:不仅电力供应充足,可再生能源占比还在持续提升。
美银特别强调,对中国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来说,能不能拿到可靠、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未来会直接决定其竞争地位。这既符合“双碳”政策方向,也能从根本上控制运营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AI数据中心的“特殊待遇”也很关键:尽管每兆瓦建设成本与传统数据中心相差不大,但区位优质的AI数据中心,定价能比传统项目略高,盈利能力更有保障。技术补位:液冷技术成“标配”,三种方案各显神通
高功率密度的AI服务器,必然带来“高发热”问题——传统风冷已跟不上需求,液冷技术成为AI数据中心的“标配”。行业内主要有三种技术路径:
投资视角:机构青睐这些玩家,风险需留意 在国内数据中心板块,美银明确给出了“首选标的”——世纪互联(VNET)和万国数据(GDS),核心逻辑是两者在产能交付、能源获取等方面的优势显著。
不过投资也需警惕三类风险:①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服务降价;②客户上架节奏慢于预期;③海外限制升级引发AI芯片短缺。结论:数据中心的“长期价值”才刚启动
从本质上看,数据中心是AI时代的“水电煤”——没有它,再多的AI创新也只能停留在“概念阶段”。美银的研判其实在传递一个信号:尽管短期有芯片供应等小波折,但随着国内技术替代加速、绿电优势凸显,中国数据中心的“黄金周期”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