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首页 >> 房产动态 >> 文章正文 |
|
《长三角好房发展力白皮书》正式发布:934.40分背后的居住革命 |
|||||||
时间:2025-8-2 8:39:40 | ||||||||
(原标题:《长三角好房发展力白皮书》正式发布:934.40分背后的居住革命)
8月1日,《长三角好房发展力城市指数和房企指数》正式发布,首批上榜城市及企业名单揭晓。该指数由凤凰网房产发布,由上海房协好住房云研究院支持,并会同多方行业人士共同编制了指数体系及计算方法。同期发布的第一期《长三角好房发展力指数白皮书》,详细阐释了参与评分的100个具体指标内容及评分案例。 这份研究成果覆盖长三角10座核心城市、38家标杆房企及300余个精品项目,不仅以934.40分的区域总指数为“好房子”立下可量化、可追踪的评价标准,更通过“动态生长”机制,为区域人居品质升级提供了一套能与政策迭代、技术创新同步进化的参照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首个聚焦长三角住房品质的综合性指数报告,其数据根基源自10余位专家学者的专业评审、10城住建部门的官方数据、房企项目实测及业主的真实反馈,为解读长三角“好房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路径提供了扎实依据。 一、934.40分:从“标杆”到“标配”的跃迁之路 作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长三角的住房品质一直是行业公认的风向标。 此次发布的《白皮书》通过对10座城市、38家代表性房企及300余个标杆项目的综合测算,将今年的长三角好房发展力总指数锁定在934.40分。 这一数值既肯定了区域在绿色低碳、智慧社区、安全耐久等领域的领先实践,也直面了“中小城市标准化不足”“梯度发展断裂”等现实挑战。 “这个分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白皮书编制组主编、凤凰网房产副总裁付璇强调,934.40分绝非静止的刻度,而是一套“会生长、能进化”的动态评价体系,具备动态更新、持续迭代、波动监测、智能预判四大核心特点。 例如,每季度会根据各城市政策调整(如新出台的绿色建筑标准)、房企项目最新进展(如智慧社区技术落地)微调指标权重;若某城市突然加码适老化改造要求,这一维度的权重也会即时提升——通过这样的机制,确保指数始终贴合市场真实脉搏。 二、城市指数:上海、杭州双核驱动,中小城市蓄势待发 从长三角十城好房发展指数的排名来看,区域内城市呈现出“头部领跑、梯队分化”的鲜明格局,不同能级城市在住房品质的发展路径与短板上差异显著,勾勒出一幅梯度分明的人居品质图谱。 第一梯队由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组成,四城指数均突破95分,尽显长三角核心区在“好房子”建设中的引领地位。 其中上海(98.7分)与杭州(97.9分)仅差0.8分,这微小的差距背后,是两座城市在政策创新力度、前沿技术应用、市场活力激发等维度的激烈竞逐,其中上海上海以政策体系的完善性、技术创新的密集度及城市更新的深度领跑,杭州则凭借刚性标准与差异化创新的结合崭露头角。 紧随其后的南京(95.5分)与苏州(95.1分),前者依托高层高设计、四代住宅试点等产品端突破站稳脚跟,后者凭借智能建造试点的技术先发优势保持竞争力,但二者与沪杭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第二梯队的宁波、无锡、合肥,指数稳定在90-95分区间,呈现“单点突破突出、全局发展待补”的特征。其中宁波(93.9分)以四代宅试点的推进、数字人才储备的充足形成独特亮点,不过新房库存压力客观存在,对整体表现形成一定影响;无锡(92.2分)的绿色建筑全二星覆盖率全国领先,市场活跃度则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合肥(91.4分)通过“以旧换新”“竞品质”等政策有效拉动了市场热度,在保障房配套、物业服务水平等方面仍有优化完善的余地。 第三梯队的南通、温州、常州,指数均低于90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城市能级提升与政策落地深化的双重课题。南通(89.8分)推出的商品住宅定制化政策颇具创新,土地数据管理与新房去化效率方面仍需加强;温州(85.9分)针对本地气候特点定制的建筑标准虽具针对性,远郊项目交付管理与后期运维服务若能进一步完善,可更好实现标准与体验的统一;常州(79.1分)虽率先试点立体生态住宅,若能在四代宅探索深度与物业服务满意度提升上持续发力,可推动规划愿景更好落地。 三、房企指数:绿城、金茂、万科领跑,十大单项冠军揭晓 在房地产行业加速向“好房子”时代转型的进程中,头部房企正通过差异化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从标准体系的系统性搭建到技术场景的深度落地,企业探索路径呈现多元并行的鲜明特征,共同推动行业向高品质发展阶段迈进。 在纳入监测的38家房企中,绿城中国以各维度均衡且优异的表现位居综合排名首位,综合得分为76.25分;中国金茂与万科集团紧随其后,分列第二、三位;华润、招商、华发、保利发展、绿发、中建玖和、中海地产依次占据第四至第十位。 这些企业凭借标准创新、技术赋能与场景落地的实践,持续将“好房子”从概念转化为现实,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可参照、可复制的多维标杆。 具体到各维度表现,房企的探索呈现出特色鲜明的路径差异: 在好住房体系研究领域,华发集团、绿城中国、万科集团并列第一。其中,华发以“科技+好房子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为核心构建全链条规范;绿城围绕六大要素打造“绿城中国好房子体系”,实现从设计到交付的标准化管控;万科则聚焦绿色建筑与智慧社区的融合发展,形成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发展框架。 中海地产、越秀集团并列第二,保利发展、中国金茂、中国绿发、招商地产玖合等企业紧随其后,共同构成行业标准研究的梯队格局。 在安全耐久维度,上海建工、万科集团、绿城中国跻身前三。上海建工通过建立覆盖施工全阶段的风险数据库,实现安全风险的源头防控;万科搭建电梯安全大数据平台,借助算法优化将事故预警前置。 绿色舒适维度的竞争中,中国绿发、绿城集团、保利发展、中国金茂表现突出。中国绿发打造的多个“宁静住宅”认证项目,其降噪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居住者营造低干扰的生活环境。 创新智慧领域,绿城中国、华发集团、万科占据前三。绿城中国聚焦“最聪明”要素的系统化落地,深入研究恒温恒湿技术与智慧平台的协同机制,探索“社区-家居”全场景智能联动模式,其研发的“5G+AIoT”平台使设备响应速度提升30%,通过分析居民行为数据优化服务流程,推动智慧生活从功能叠加向体验升级。 规范达成维度,招商地产、中建壹品、浦发集团位居前列。招商地产率先推出的“招商地产好房子”技术体系,围绕“安居无忧、舒适健康、绿色舒适、智能便捷、精工匠心、美学焕新、贴心服务”七大维度,构建起新一代品质住宅的标准化范式。 社区运营维度,宝华集团、保利发展、象屿集团、万科集团表现亮眼。宝华集团针对会所运营,通过优化功能空间配置与服务品质标准化体系,结合高频次服务升级维持设施领先性,形成“便捷通勤+高端社交”的特色运营模式,提升社区生活的丰富度与品质感。 市场认可维度,华润置地、万科集团、越秀集团、宝华企业跻身前三。其中,华润置地凭借在长三角地区精准的产品定位与持续的研发投入,赢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其项目在网签率、去化速度等指标上表现突出。 价值成长维度,保利发展、中海地产、中国金茂、大华地产位居前列。保利发展以文化赋能为核心,深入探索多元业务协同对价值增长的驱动机制,通过历史文脉传承与产品迭代创新,实现居住价值与区域发展的双向提升。 创新突破维度,中国金茂、中海地产、绿城中国领跑行业。中国金茂以“绿金科技”为核心构建科技住宅系统,通过专利技术应用、数字孪生赋能、新材料创新等举措,为业主打造兼具舒适度与科技感的居住体验,引领行业绿色智能化转型。 示范案例维度,万科集团入选“好房子”案例征集项目数量领先,其上海“理想之地”项目斩获1项国际示范工程与2项国家“十四五”示范工程,成为“好户型、好配套、好服务、新科技”融合的典范;招商地产、绿城中国紧随其后,在标杆项目打造上同样表现突出。 写在最后: 随着《长三角好房发展力白皮书》的正式亮相,934.40分这一动态刻度已为区域人居品质立下新坐标。 从上海的政策创新到绿城的技术落地,从核心城市的引领到中小城市的蓄力,这份“会生长”的指数正见证着“好房子”从标杆向标配的跨越。 正如它诞生时所承载的期待,未来每一次权重调整、每一项指标升级,都将推动长三角向着“全国宜居样板”稳步前行——而这,正是这份白皮书最珍贵的初心与方向。 |
||||||||
作者: feixiang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