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回应每经:技术、资金、合作是人类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4-3-28 6:59:49

气候变化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应如何加快行动,以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全球温控目标?

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举行的“加快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分论坛上,多名来自政界、商界、金融机构等领域的人士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确定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3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分论坛现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转型对各国来说是需要不断努力的一个过程,既要有坚定的信心,同时也要有耐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曾发布消息,解振华由于身体原因,经中央批准,卸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外交部原副部长刘振民同志接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

刘振民出席论坛活动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不能把能源转型当成一个几年就能做成功的事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加入《巴黎协定》以来,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困难,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刘振民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把能源转型当成一个几年就能做成功的事情,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能源结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种转型。

他进一步表示,不少发达国家宣布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这些国家早已实现了碳达峰。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中间只间隔了30年,所以我们应当看到压力。

“但我们也看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决心。”刘振民向记者表示,在能源低碳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界的参与非常积极,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新能源的开发中,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大量传统能源企业也在改变经营结构,逐步投向新能源。“比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站到了世界的第一梯队。”

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产销量更是接近千万辆。2023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分论坛现场,刘振民呼吁,我们已经进入全球所有国家都要实现的碳中和能源转型时代,哪个国家都不应该犹豫,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

技术、资金、合作是能否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因素

从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到2015年的《巴黎协定》提出尽早实现全球碳达峰的目标,再到2021年的格拉斯哥气候协议敦促各国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实现“净零排放”,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危机的坚定决心和扎实行动不断显现。

根据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环境学院联合腾讯SSV碳中和实验室发布的《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全球已有151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

全球实现碳中和如何从目标变成现实?刘振民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强调,中国希望加强与美国、欧盟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合作。“各国不可能齐步走,肯定有些国家会率先实现碳中和。而技术、资金、合作是人类能否实现碳中和非常关键的因素。”

记者注意到,在分论坛现场,多名国内外嘉宾都提到通过金融与合作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麦格理银行首席执行官斯图亚特·格林表示,要善用资本的力量促进新的基础设施、新的设备更新。中国的创新能力非常强,比如在太阳能(000591)、风能、储能电池等领域,相关的发展非常具有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给我们带来更多未来发展路径,我们要不断地加大投入,希望能够在更多领域实现这一点。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副秘书长哈维尔·卡斯特拉诺指出,气候变化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稀缺、影响木材的应用,还会带来极端贫困,触发城乡差异和国与国之间的差异,为此希望大家都能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在一条船上携手共进。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feixiang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