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要闻 >> 文章正文
 

中部崛起的湖南密码:乘势而上孕育澎湃新动力
时间:2024-3-26 7:01:00

编者按: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即日起,证券时报推出《中部崛起新图景》系列报道,深入湖南、河南、安徽、湖北、山西、江西调研采访,展现中部六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不断取得的新成效。

证券时报记者 刘茜

生产一台全新挖掘机需要多长时间?中联重科(000157)给出的答案是:6分钟。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进湖南湘江新区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的智能工厂,一群“新工友”正忙碌着:智能机器人把一台下车架的回转腔体内均匀填充黄油后,一台智能化的程控行车从车间的另一侧将上车架吊装到下车架上方,实现车架的自动搬运和精准对位,一台挖掘机雏形就出现了。

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座有感知、会思考的智慧产业城里,通过智能排产、工业AI、数字孪生、全流程智能物流等数字化技术与制造深度融合,可实现平均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每7.5分钟生产一台高空作业机械,每17分钟制造一辆汽车起重机,每27分钟打造一台臂架泵车。

打造“三个高地”——“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赴湖南考察时赋予当地的重要使命。今年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湖南时,要求湖南在打造“三个高地”上持续用力。

中部湖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经济总量由2018年的3.6万亿升至2023年的5万亿,跨越了4万亿、5万亿的台阶。连日来,记者走进湖南,探寻湖南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彰显新担当的发展之路。

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制造业是湖南的一张名片。目前,湖南正着力打造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长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等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三、中西部第一。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引领,湖南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在整个中联智慧产业城,上文提到的智能机器人“工友”一共有2000多台。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总产值超1000亿元,创造劳动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年收入达500亿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工程机械巨头在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同时,还在利用2.0版本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其他中小型企业重新审视革新的必要性,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小谷小谷,我今天的任务是什么?”在中联智慧产业城车间,工作人员对着耳机“自言自语”。下一秒,手机屏幕上显示出完整的工作任务,并智能排序。随着“按顺序执行”的指令发出,名为“小谷”的AI机器人迅速调取AGV物流小车,协助工作人员进行收货,自动将货物运送到指定位置。

工作人员呼唤的“小谷”,代表的就是中科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科云谷是从中联重科孵化而出的工业互联网公司,基于多年的人工智能技术沉淀和对大模型的深入研究,该公司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平台2.0。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3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中,中科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升级为国家级“双跨”平台。目前,该平台累计接入设备180多万台套,支持580多种工业协议,沉淀近万个工业模型,跨9大领域16个行业。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有助于带动企业重构商业模式和产业升级。

这仅仅是湖南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以产业链为抓手,推动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是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秘诀”。在龙头企业带动下,链上企业千帆竞发,中小企业成为产业链上的生力军。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湖南省工业千亿、百亿企业分别达到4家、50家,8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规模工业企业总量保持在2万家以上;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2家。

今年1月至2月,湖南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装备制造业贡献突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长9.5%。今年3月4日,工信部公示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湖南省24家企业入选。

“‘产业湘军’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力量。”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雷绍业表示,新起点上,将立足湖南产业基础和优势,聚焦制造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赋能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这次在湖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听取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再次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让科技创新成为发展“最大增量”,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被摆在重要位置。

去年4月,3D打印龙头华曙高科在上交所敲锣上市。这家来自长沙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借力资本市场迎来跨越式发展,2023年实现营收约6.06亿元,同比增加32.67%;归母净利润约1.33亿元,同比增加34.62%。

与此同时,应用数学博士许小曙也迎来了作为企业家的高光时刻。除了是公司的董事长、实控人之一,许小曙也是3D打印技术的领军人物。以他为核心,华曙高科构建了一支学科背景完备、多元稳定的技术团队,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达到30%。

华曙高科是全球极少数同时具备3D打印设备、材料及软件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增材制造企业,拥有国内唯一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增材制造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国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华曙高科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在于产品和技术创新,以及由此而生的产业化。目前增材制造产业正从起步期迈入成长期,未来将不断拓展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消费电子等行业应用,加速推动增材制造科技创新向规模产业的转化。

在企业雄心勃勃、动力满满时,政府部门也在加紧搭平台、强服务。

3月25日,湖南省科技创新工作在长沙举行。会上透露的数据显示,去年湖南科技创新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4.2%、突破1100亿元,增速居全国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41%,排名由全国第12位跃居第9位;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400余家,总数突破1.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3.3万家,增长70%。

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志坚表示,湖南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通过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进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队伍,有效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能。

未来产业起势

今天的未来产业,就是明天的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南加快培育未来产业。

当前,湖南已明确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四大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并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生物材料、新型储能材料、金属纳米材料等领域已攻克一批未来突破性技术。

总书记此次的湖南之行,专门考察了一家主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巴斯夫杉杉率先开发的三元单晶技术,有效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今年,巴斯夫杉杉新推出了钠电池材料产品体系,目标是在储能领域成为锂电池的替代选项。

技术变革不仅体现在新型储能方面,还体现在人工智能等领域。

近日,景嘉微(300474)发布新产品研发进展,面向AI训练、AI推理、科学计算等应用领域的景宏系列高性能智算模块及整机产品研发成功,并将尽快面向市场推广。成立于2006年的景嘉微,是高端芯片领域重要“追赶者”之一。近年来,公司在方向选择上面向计算不断深化,全力向通用GPU方向发展。

GPU作为人工智能底层算力的重要芯片,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也是中国参与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景嘉微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将坚定GPU研发路线,瞄准GPU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方向,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加大创新投入。”

湖南有丰富的高校资源,正着力促进“大校、大院、大企”融合化创新,加快突破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对于景嘉微而言,这些为公司在高投入、高人才密度、高资金密度的芯片设计行业进行开拓,提供了智力支持。

上述负责人介绍,去年公司与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院共同设立“先进计算”联合实验室,研究新一代国产GPU计算体系架构设计。同时,公司与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在芯片互连、基础计算算子等技术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成为湖南驱动生产力跃升的强大引擎。在3月25日举行的湖南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湖南加快了推动创新平台布局“新赛道”的步伐: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联合开发计算软件,服务用户1000个以上,支持数字产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将有序开展试验运行、研发成果转化和配套产业孵化,积极争取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将尽快开展科研试验。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对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作出重要部署,对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而湖南正在一条条新赛道上加油攒劲,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作者: feixiang 来源: